【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法学院:奋楫扬帆赓续前行 奏响事业发展奋进曲

发布时间:2024-08-10浏览次数:10

来源:法学院 作者:侯爱琴 孙天骄 陶陶 摄影:陶陶 侯爱琴 张戌等 审核:王运红 王鹏 上传:陶陶 

砥砺前行开新局,奋楫扬帆新时代。近年来,法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铸魂,强基固本,求真务实,勇毅精进,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带领全院师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党建引领事业同频共振

凝心聚力,党建引领持续加强

近年来,法学院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党政联席会议事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分析会制度,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不断健全。法学院党委获批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党支部获批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获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法学院青年党员普法志愿服务队示范点”获批学校党建特色行动示范点。荣获2023年度易班工作先进集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学生会等称号。“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夏令营荣获6项国家级称号。1个党建项目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广大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育人一线奋勇争先,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事迹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培根铸魂,思政育人效果彰显 

课程思政建设常抓不懈

法学院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为抓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推进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法学院课程思政已形成自身特色,被中国教育报(纸质版)、安徽青年报(纸质版)、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新闻网、安徽教育网、安青网等多家媒体报道。2名教师课程思政案例入选《聚焦安徽思政教育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丨“3·18”重要讲话五周年·主流媒体看安徽思政课实践》。 

深化改革,教育教学不断创新

法学院立足“弘毅,取则,唯实,求新”的院训,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创新教学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学院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严格把关,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混合式教学力度,探索开展项目式、案例式、小组合作研讨式学习,充分提高学生课上课下全方位参与度,多门课程深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新文科建设和改革研究不断深入,目前法学院共有3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其中省级新文科项目1项。学院通过外聘行业教师、师生共同提供社会服务、加强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等举措初步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社会工作专业作为校级特色专业、校级首批一流应用型示范专业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法学专业入选安徽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21年以来共获批立项省级质量工程12项。现有54个校外实践基地,能够满足各类实习见习需求。2023年,法学、社会工作专业列入一本招生。

启智润心,人才培养持续升质

悉心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斩金夺银

法学院近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8.4%,35人考取国内211建设高校、985平台建设高校和其他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连续两年获“淮南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标兵单位”。以学科竞赛和创业项目申报为抓手,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项目申报、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基金项目申报。近年来,共获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二等奖1项,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在安徽省第五届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2人分别获优秀辩手、最佳辩手。

人才奔涌,师资队伍大力优化

为高层次人才搭建“虚体研究中心”学术平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法学院致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学养丰厚、学术能力突出、在教学科研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法学院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20人(含在读);安徽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3人。2023年以来引进博士6人,目前建有虚体研究中心11个。2023年以来,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篇。6名教师事迹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主要媒体报道。

敢挑重担,科研水平持续跃升

“知明大讲堂”“法治大讲堂”“博士论坛”成为法学院学术科研拳头产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法学院教师共主持纵向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项,厅级9项,校级21项。发表论文97篇,其中二类10篇,出版著作(教材)13部,申请专利1项。首创校级学术讲座品牌“知明大讲堂”共举办34场,8000余人次师生从中受益;“法治大讲堂”“博士论坛”成为科研品牌,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安青网等媒体报道。法学院现建有校级研究中心及创新团队3项,另外拥有安徽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淮南市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院,淮南市人大基层地方立法联系点,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教科研平台。2022年-2024年,法学院成立虚体研究中心11个,启动“老带新”科研帮扶机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安青网等主要媒体报道。

近年来,法学院教师分别参加了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委会2023年会暨第三届农村社会学研究工作坊、第十八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第四届世界遗产城市联盟亚太区国际会议等高规格的专业学术会议并作交流发言,反响热烈。

专业赋能,社会服务“朋友圈”持续扩大

社会服务接地气获好评

近年来,法学院依托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地方普法、社工服务及文化产业建设。法学专业“普法轻骑兵”全员出动,挂牌“乡村振兴法律诊所”“社区法律诊所”,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五四青年节、保密宣传月、消防安全日、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深入校园、华声苑社区、淮南市瀚城小学、淮南市玉兰小学、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社工专业教师与淮南市儿童福利院和王巷中学对接开展帮扶和暖心“研学游”活动。文产专业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对接地方,参与地方多项文化建设工作,协助学校承办了文旅人才淮南行暨第四届淮南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社会服务工作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安徽教育网、学习强国、安青网等报道50余次。

前路潮涌,奋楫破浪。站在新的起点上,法学院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聚焦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同心携手、乘势而上、笃行不怠、走向前列,努力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及高质量发展贡献“法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