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黄慧 涂新宇 审定发布:唐莹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些重要论述既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课与实践育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淮南师范学院通过对思政课与实践育人关系的深入报道,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当国歌声响起时,所有的师生都停下了手中的事,转向国旗行注目礼。
那些从小接触国语教育,尤其是接受了内地教师教育的学生,汉语水平越来越好。
3月15日,淮南师范学院教师朱欣踏上了援疆支教的征程,这是她初到新疆最为感动的事:“这证明,我们一批又一批的支教是有明显效果的,也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支教的意义所在。支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深刻地理解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激发了我的职业使命感。”
训练国旗班,开设舞龙舞狮学生社团、武术社团、经典诵读社团,彩绘一面墙“党的发展史”……对于支教地区的教学工作,朱欣有了不少想法。
此外,她还每天做着详细的记录,拍图片,剪视频,写文字,因为她打算支教结束后要总结自己在援疆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提炼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经验和故事,采用讲座、座谈、互动讨论、援疆支教大学生演讲等多种形式,围绕援疆故事分享、国家发展成就展示、社会责任案例分析等将援疆经历转化为教育资源,“思政课不是一口汤一口盐,而是把盐融在汤里,把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融入教育教学中,自己的故事最能打动学生。”朱欣说。
和朱欣同去支教的还有李文垒,这已是他的第二次援疆支教。
“大四那年的支教只是想着如何完成教学这项本职工作。现在作为带队教师,更能感受到援疆教育工作就是要让人的思想统一到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大和谐的认识上来,感觉担子更重,使命感也更强。”李文垒说。
维吾尔族人的姓名较长且复杂,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李文垒能喊出所带班级56名学生的姓名了。“每每看到他们因为一道题答对了露出灿烂的笑容,或为考试分数的不高而沮丧的时候,我的情绪会被他们所牵动起伏。想想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与我密不可分。我由衷地心生喜乐,深感责任重大。”在李文垒看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走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心中,要从交朋友开始。民族文化的浇灌是在一点一滴的学习生活中开始的。
“我当年去新疆得坐70多个小时的火车,他们现在可以坐飞机了。”2019年参与援疆支教的孔德琴是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回来几年了,还是会跟每一批的支教老师了解当地的情况。这些年,每当看到学校里来自新疆的学生,心里不由得多了一些喜爱和关注。”
从文字的结构变化来引申文明的发展,从语言的深邃来感受历史,从文学作品中解读中华文化,从传统节日的由来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自从有了援疆支教的经历,孔德琴的语言文学课多了很多有趣的内容,讲新疆的自然风光,聊丝绸之路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说天山下多元文化的交融,回忆支教的点滴故事,“思政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要贯穿到每一天的工作教学当中,这是我支教时收获的最深刻的经验——文化认同是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作为‘关键中的关键’,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淮南师范学院第四批援疆支教团团长、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武以海说,“我也是第二次来支教,之所以来了还想来,是因为援疆也是教师的一堂思政课,能让大家比从前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身为教师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种仅靠物质给予远远无法满足的职业获得感,一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使命感。教师工作是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师范类院校,教师以身示范是最好的思政教育,更是对师范生进行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
淮南师范学院自2018年秋季学期起,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和教师志愿者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市基础教育,推进新疆“双语”教学和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286名援疆支教大学生、13名指导教师、31所中小学、15个教学点、5.7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授课9万节次、走访150个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随着第四批支教团的派驻,这些数字将持续刷新,思政课也将持续深化和创新。